核心提示
高考结束了,考生们选什么专业将来最好找工作?哪些原来的高考报考热门专业遭遇到了职场冷遇?找工作时企业最看重哪些能力?日前,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围绕2007届—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各专业的就业率与薪资等分析,列出“红黄绿”牌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就业率最高,成就业“香饽饽”。
就业率整体上升
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上升了4.1个百分点,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上升了2.9个百分点。
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最低的是法律大类。
法学、生物、计算机 高考“热门”就业亮红灯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计算机……这些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门专业,现在成了就业“困难户”。而地质、船舶、石油、采矿、道路桥梁、焊接技术等冷门专业,就业率和薪金却不断走高。就业蓝皮书同时发出了今年大学专业预警,列出了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小的“绿牌专业”以及就业率和薪酬处于中位的“黄牌专业”。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这些专业与2010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
部分红牌专业人才就业难是因为供大于求,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美术学、音乐学本科生最易失业
蓝皮书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为临床医学,达到30.7%,其次为法律事务,为19.2%。分析显示,医学和法律类专业对应的医生和律师等职业的学历门槛较高,通常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刚毕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要达到这些要求还很困难。同时,高职高专的医学类毕业生更多是面向基层,而与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待地区可能不符合。
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达到15.6%,其次为音乐学,达到15.0%。这与这两个专业的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本科最赚钱专业是法语
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类,其月收入为3023元;其次是工学,为29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只有2491元。而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本科专业为法语,平均月薪为4556元,远远高出2815元的全国本科平均月薪水平。
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其月收入为2586元;其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月收入2432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月收入1713元。具体到2010届各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最高,为3844元,远高于2142元的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月薪水平。
统计显示,2007届本科专业门类中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也是经济学,为6164元,高于该专业门类半年后月收入(2934元)3230元。其三年后月收入涨幅也在各专业门类中居首位。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历史学(3920元),其三年内涨幅仅为1947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其三年后月收入为4058元,涨幅最大,高于半年后月收入(1949元)2109元。月收入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三年后月收入为2914元,其三年内涨幅(1428元)也是最小。
三成以上“跳早族”毕业生半年内就离职
初入职场的菜鸟们频繁换工作,他们被描述为“板凳未捂热,又寻新板凳”的“跳早族”。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211”院校为16%,非“211”本科院校为26%),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各专业门类中,农学的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31%,工学最低,为18%;在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54%,材料与能源大类最低,为20%。这些离职的“跳早族”中,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占30%,薪资福利偏低占22%。
频繁离职并不利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毕业三年内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趋势。
销售成毕业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2.0%,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9.6%)、金融。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多为销售,其次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行政、后勤等。
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类中,最热门的是销售,有17.1%的人转换职业后从事销售;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也是销售,占19.9%。
但销售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也是不争的事实,毕业生在大学学到的销售与营销知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度为78%,是各项核心知识中满足度最低的一项。
就业最重要的——有效的口头沟通
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均为86%。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
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优秀人才(毕业三年内晋升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位居前三位的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创业应有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
自主创业比例上升
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09届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高0.5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行业集中在小学和中学教育行业、互联网运营和网络搜索门户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集中在服装零售业和建筑装修业。
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比例较小。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资助的比例虽然比2009届有所上升,但依然很低。
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有1.2%的人自主创业,三年后有4.9%的人自主创业,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仅有36.4%的人三年后还在自主创业,有59.1%的人选择了全职工作,还有2.7%处于无业状态;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仅有36.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7717元,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5296元)46%。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为4790元,高于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3480元)38%。
就业最大“瓶颈”——缺乏实践
“回顾大学四年,如果让你给学校提意见和建议,你会想到什么呢?”蓝皮书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
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几年前的大学专业教学中更加缺乏实践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三年后,工作中使毕业生更多地发现当初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足。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
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特点
就业蓝皮书还显示了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的一系列特点,包括:大学毕业三年收入翻番情况,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近六成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获职位晋升,近七成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超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主动参加自费培训,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22%的毕业生因遭遇生存压力逃离“北上广”。
(微博)报志愿最好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114招生网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内蒙古高考政策,内蒙古高校推荐,内蒙古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