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10余年,中国大陆课程改革在经过前期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已逐渐进入巩固和深化阶段。此次改革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产生了许多深受师生认可的教学材料;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等等。另外,拓展中国大陆课程改革的发展之路尚需关注一些重点问题,高考的倒流效应(washback effect)即是其中之一。
评估在现实中与课程和教学本末倒置
倒流效应是指高风险的大规模考试对课堂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从理论层面看,评价及评估作为课程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本应和课程与教学相呼应,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对评估进行设计和选择。但是,由于标准化考试日益盛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往往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决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对此,温儒敏等学者指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正视高考。如果课程改革与高考脱节,就一定会产生较大问题。李子建与尹弘飚也认为,高中课程实施面对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处理课程改革和高考要求之间的关系。
高考的倒流效应限制课程改革
高考因其高度选拔性及深刻影响性成为最受中国学子重视的考试。探讨课程改革,高考自然是必须面对的关键议题。
有研究发现,一线教师认为高考的倒流效应是限制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教师会因高考的考查内容而调整课堂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这些调整总体上导致高中教学内容范围变窄以及教学方法单一。该研究结论与西方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西方学者尼克斯与柏林纳指出,高风险考试直接导致教师根据考试内容筛选教学内容。华尔指出,这种针对考试所准备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反观此次中国大陆课程改革,恰恰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和高风险考试之间似乎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课改中信任尤为重要
但是,一项在中国大陆的研究表明: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填鸭式教学及枯燥呆板的习题操练无法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相反,丰富弹性的教学材料、充分的课堂讨论和多元化的答题思路更可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佳绩。
具体而言,影响高考倒流效应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互信任的课改文化。雷纳氏认为,课改中有三种信任尤为重要:一是协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学习并寻求其对课程及评估政策的关注,以强化能力信任。当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及负责考试的人员持积极的课改观念并付诸行动时,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二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督促其订立可行的课程及评估改革期望,以促进契约式信任,为学校及教师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以及备考方式提供可能。三是强调沟通上的信任。当教师的备考或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方式时,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有沟通平台表达不同的声音,从而辅助高考以及课堂改革的良性运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个体所持的建构主义信念。修伯曼指出,教师的专业生涯分为不同阶段,度过生存和适应期的教师更可能挑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尝试多样化的备考教学模式。另外,持建构主义信念的教师更趋向于在备考过程中避免灌输式教学,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
中国大陆高考和课程改革这两个关键事件,是一个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文本到一线教学的庞大而复杂的整体工程。如欲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研究者需要持续、深入地以互相信任为基础,从不同视角整体考量、实证研讨、慎思协调,推动课程与评估良性互动。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114招生网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内蒙古高考政策,内蒙古高校推荐,内蒙古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